亲爱的扬盛同仁们:
为保障各位的安全和健康,请各位同仁在假期和回程(外省市员工)路上,注意个人防护,现将假期及回程路上的个人防护宣导如下:
「返程前」的注意事项
返程前如果出现发热症状,请居家观察,不要强行出门。如果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呼吸困难,有明显的胸闷气喘;
😷曾接触过新型肺炎确诊或疑似的患者;
😷高龄,肥胖,或自身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肝肾基础疾病的患者。
没有绝对安全的出行方式,做好防护最重要。
无论乘坐飞机、火车、大巴还是自己开车,都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如何做好防护?请继续往下看。
出行前,请备好消毒产品,如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肥皂。
接触传播,是很多病毒的重要传播方式。因此,保持手部卫生很关键。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75%酒精也可将其杀灭,所以:出行前,请备好酒精浓度达75%的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湿巾等。如果没有这些,带块肥皂也可以,需要配合充足时间的流水洗手。
出行前,请备好口罩(建议至少备3个)。
咳嗽、讲话、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是很多病毒的重要传播载体。而车厢、车站、服务区(如果没做好错峰安排)又可能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带上口罩能有效隔离飞沫,预防传染。出门别只带一个口罩,建议多备几个,以防遇到突发事件或路程太长需要更换。
出行前,请备好若干个塑料垃圾袋或保鲜袋。
带够垃圾袋,可以在行程中封装污染物,比如把戴过的口罩单独装起来。
不用带清凉油、香油、VC 和板蓝根,它们都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物质是: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然而,清凉油和香油中并没有这些物质。服用 VC 或板蓝根更是没有充足证据证明有用。
「行程中」的注意事项
火车进站时面部识别,短暂的摘除口罩不要紧。
配合交通部做好体温测量,周围有人咳嗽要保持距离,安检短期过程不要紧,不用担心。
尽量隔位而坐,与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卫健委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返程中大家请尽量分散来坐,相互间隔出空位。同时,在与别人讲话交流时,请最少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2 米以外会更安全。
尽量不在旅途中摘下口罩吃喝。
建议在出行前后解决好吃喝的问题。如果行程太长,实在要吃,请与咳嗽人群保持距离,速战速决,吃完替换口罩。
摘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
口罩外表面是污染区域,触碰可能引起会感染。正确做法是:通过挂绳摘除口罩,口罩尽量不要反复使用。
用过的口罩,不要直接放入包里或兜里,以免造成持续污染。
正确做法是:将口罩由内向外折叠后,装进塑料垃圾袋或保鲜袋封口。
勤洗手,不乱摸,保持手部的清洁。
很多人常会无意识用手碰眼睛、鼻子和嘴,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在出行途中,时刻保持手部清洁,不四处乱摸,勤用清洁产品洗手,能有效降低风险。
洗手时长不少于 20 秒。
用流水和肥皂揉搓洗手,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请保持至少 20 秒的洗手时长。
如果车厢里有一直咳嗽、打喷嚏的人,请确保他戴了口罩,并保持距离。
如果他没有口罩,就送他一个。如果他还出现发烧发热的症状,请马上联系乘务人员,建议可将座位空出几排安置,形成一个暂时的隔离区。
「到家后」的注意事项
建议将外穿的鞋子放置于门外。
或用鞋盒、鞋套将鞋子「隔离」,放在玄关,减小室内被污染的风险。
建议将外穿衣物脱下,更换成家居服。
如果你认为途中衣物污染严重,可用 75% 酒精喷洒衣物,再将衣物内外翻面,挂于阳台通风。
按要求摘除口罩,扔进垃圾桶,不要随意放置。
如果你认为途中口罩污染严重,可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处理完口罩和衣物,记得洗手消毒。
用流水加肥皂搓手 20 秒钟。
开窗户,家里保持 5~10 分钟的通风。
开窗通风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有效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而且室外空气经过「稀释」,是不会把病毒带进室内的。
这些人在返程后,建议居家观察几天。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儿童等人群,建议在返程后居家观察几天,如出现体温升高并伴随呼吸困难的症状,需及时就医。
注意:建议各位保存好交通票据,以便后续可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中国武汉检出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根据溯源调查和检测结果、发病情况以及对新型病毒的认知,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源于野生动物,但具体物种还未确定。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造成传播。
4.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什么是飞沫传播?
病人在说话、喷嚏、咳嗽时会排出分泌物和飞沫,病毒会附着在飞沫上传染给周围的人,这称为飞沫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近距离的密切接触者。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7.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8.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造成传播。
9.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11.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同时符合以下2个条件:
(1)流行病学史: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居住区传染病流行情况,是否为聚集性病例中的患者,是否造成他人感染等。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发热;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即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12.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乙醚、过氧乙酸、氯仿和紫外线等均可有效杀灭。
共战疫情
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 (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